農村防雷工作一直是薄弱環節
4年多惠州8人被雷擊身亡——農村防雷工作一直是薄弱環節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如果有人知道一點防雷知識,當7月21日下午惠東梁化鎮埔仔村響起霹靂驚雷時,在地里收花生的古秀花、何新安、何天霞、何新紅等4人或許不會遇難(詳見南都惠州讀本7月23日報道)。廣東省氣象局屬下的省防雷減災管理中心日前發布:今年以來(截至7月26日),雷擊造成廣東58人死傷,其中17人死亡。雷災造成經濟損失近3000萬元。自7月21日起4天內,全省先后出現8人被雷擊死亡,其中包括古秀花等4人。
根據惠州市氣象局的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惠州發生雷災事故約80起,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8人受傷,每年因雷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萬。由此可見,在惠州,防雷措施和防雷知識宣傳很必要而且迫切。
現狀
農村:成雷災事故重災區
“農村的防雷工作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近年來市區、城鎮內的雷擊傷亡、雷擊火災(或爆炸)事故發生率得到有效遏制,但農村或野外雷擊人身傷亡事故仍頻頻發生。主要是因為農村工作的地理環境大多較空曠,農村的防雷人力物力投入有限,村民缺乏相關防雷知識!睂Υ,惠州市防雷設施檢測所的防雷工程師陳雷文舉例說,比如7月21日惠東發生的雷災事故,村民一遇到雷雨天氣,就著急找最近的地方避雨,如路邊簡易小房、風雨亭、工棚等,而這些通常是沒有防雷裝置的。雷擊中房子,沒有正常的渠道釋放強大的雷電流,對躲在里面的人員發生第二次放電現象或者閃絡,非常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當人員密度較大時,甚至會造成群死群傷。
而在惠東梁化發生古秀花等4人被雷擊死的事故之后,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市長麥教猛、市委副書記陳訓廷、分管副市長黃樹正等都做了相關批示,要求避免和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聯合有關部門加強農村防雷工作。
城市:學校、加油站等防雷設施定期檢測
日前,南都聯合西子湖畔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對于“當地氣象部門是否會定期檢查您或孩子所在學校建筑物的雷電災害防護設施?”這個問題,有92%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對于“您現在居住的房子有避雷裝置嗎?”這個問題,27%的受訪者稱“有”,41%的受訪者稱“沒有”,還有32%的表示“不知道”。
惠州城市的防雷工作開展得怎么樣?有什么要求?據悉,目前,惠州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由市氣象局負責,市防雷設施檢測所在市氣象局的指導下開展防雷裝置定期檢測,防雷工程跟蹤檢測、防雷技術評價、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等防雷技術服務業務。
“首先,我們是嚴格把關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工作,從源頭上消除雷災隱患!标惱孜慕榻B,惠州新建房建、工業項目在施工前,由氣象局把關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在施工過程中,市防雷所對每一新建建(構)筑物在重要的施工環節均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督檢測,確保施工質量;施工完畢后,進行竣工檢測驗收。
還有則是開展防雷安全重點單位防雷設施的專項檢查(測)。加油站、液化氣站、油庫、炸藥倉庫及化工企業等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及各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公共人員密集場所,是防雷安全工作的重點對象!皩σ兹家妆kU場所等建筑物,我們要求半年要檢測一次,而對于商住小區則需要業主向物業管理處申請(平均一年就要申請一次),再由物業管理處向市防雷設施監測所申請檢測防雷裝置,市防雷設施監測所則會安排檢測!标惱孜慕榻B。
此外,在宣傳上,惠州市氣象局會利用“3·23”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活動進行現場答詢、分發科普資料,并在報紙、電臺、電視臺、宣傳窗等媒體開展防雷科普宣傳,引導市民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對待雷電,克服麻痹及僥幸心理,提高市民的綜合防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事例
2010年5月,惠東縣巽寮管委會黃竹洋村某建筑公司遭雷擊,1人死亡;
2011年5月,博羅縣羅陽鎮四角樓某煙花爆竹有限公司遭雷擊,擊壞1批監控設備,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2012年7月,惠城區汝湖鎮古仙村一對夫妻在地里趕種花生時遭到雷擊,1死1傷;
2013年4月,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內遭雷擊,17人受傷;
2013年8月,惠州市某交警中隊遭雷擊,擊壞槍庫監控、報警系統、3個監控系統攝像頭、值班室內監控系統終端;
2014年4月,惠城區橫瀝鎮大陂頭村一位50多歲的婦女在農田插秧時遭雷擊身亡;
2014年5月,惠東縣白盆珠鎮共和村村民獨自冒雨出外捕魚不幸遭雷擊身亡;
2014年7月,惠東縣梁化鎮埔仔村發生雷擊事故,4人死亡。
一問一答
回答: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副研究員傅雄軍
問:人們常說“雷打死人”,到底是“雷打死人”還是“閃電電死人”?
答:雷電是一種常見的、無法控制的自然現象。它會對建筑物,樹木,人,畜,云等設備進行放電,這種迅猛的放電過程產生強烈的閃電并伴隨巨大的聲音。雷只是一種巨大的聲音,本身不致死。閃電是電流的一種外在表現,不是閃電致命,而是流通的電流致命。電擊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長短。電流強度越大,致命危險越大;持續時間越長,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問:那這種電流到底是多大?
答:我們常說36伏以下是安全電流,人體的電阻是幾千歐,而雷電流的峰值達到幾十千安,乃至幾百千安。當雷電流經過人體時,它產生的電流就是幾萬伏甚至幾十萬伏,所以雷擊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雷電流的熱效應,能造成6000-10000攝氏度的高溫,因此很可能引起火災。雷電流會形成一種沖擊波在空氣中傳播,對人、畜而言就像一把重重的大鐵錘。雷電流的電動力效應有可能造成金屬構件的損壞。雷電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也會造成二次雷擊。
問:為什么周邊有避雷針的區域,也會發生雷擊事故?
答:一個避雷針只能保護有限的區域。如果云中的電荷太大,周圍的避雷針無法“消化”,避雷針自己都會被毀,周邊建筑就更不能幸免了。
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那么雷電是否有什么好處呢?
答:最大的功績是制造化肥。在高溫高電壓條件下,空氣分子會發生電離,等它們重新結合時,其中的氮和氧就會化合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為天然氮肥;不僅如此,雷電還能促進生物生長。雷雨后一兩天內,植物生長和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另外,雷電還能制造負氧離子,讓人們感覺心曠神怡。
防雷小知識
A .戶外防雷
1.在野外或旅途中,要注意收聽、收看或上網查看天氣預報,看云識天,判斷是否會出現雷電天氣;
2.應迅速躲進有防雷裝置保護的建筑物內;
3.不要在棚屋、崗亭等無防雷措施的小型建筑物避雨;4 .不要站在大樹下躲雨、不要在曠野里肩扛金屬工具和使用帶有金屬桿的雨傘;
5.雷雨時不要游泳、劃船和垂釣;
6.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趕路,打雷時切忌狂奔;
7.頭頂電閃雷鳴時(俗稱“炸雷”),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時,應找一塊地勢低的地方,盡量降低重心和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蹲下,雙腳并攏,手放膝上,身向前屈,臨時躲避,千萬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注意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牽著手靠在一起。
B .室內防雷
1.關好門窗,防止側擊雷或球形雷進入室內;
2.家用電器(電腦、電視、音響等)盡量不要靠近外墻;
3.盡量避免使用有線電話、上網、看電視,宜拔掉用電設備插頭及網線、電話線。雷電強烈時建議關閉配電箱總開關;
4.不要靠近外墻門窗、暖氣管等金屬部位,不要接觸自來水管、煤氣管道等大尺寸金屬網;
5.切記雷雨時不可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
C .防雷安全管理建議
如果你是單位安全管理人員,為了單位員工的防雷安全,我們在這里不妨提以下幾點建議:
1.及時對防雷裝置進行日常維護,定期開展防雷設施檢查檢測,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
2.建設新樓房時,建設單位同步開展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
3.新增加信息系統設備時,對防雷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
4 .雷災發生時及時向當地氣象防雷管理機構報送情況,以便進行雷災鑒定,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遭受雷擊。
采寫:南都記者 蔡雯 實習生 王心雨
通訊員 楊柳
惠州年均雷暴天數 77
我國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數將雷電活動區分為少雷區(< 15天)、中雷區(15—40天)、多雷區(41—90天)、強雷區(>90天)。由于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惠州屬于多雷區,年均雷暴日為77天,屬多雷區。
廣東省的雷電主要出現在每年的汛期(4~9月),其中4~6月出現雷暴日數最多,約占全年的55 .8%。雷暴日變化呈單峰型,峰值出現在8月(15 .7d),即8月約有一半的日子有雷電發生的可能。
惠州4 - 6月份的地閃總次數是9 119 6次,分別是4月份8139次+5月份5 5 3 5 8次+ 6月份27699次。在地閃次數最多的5月份,平均每天的地閃次數約1785 .7次。
最新資訊文章
- 氣象局公布防雷安全重點單位
- 廣東省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規定
- 如何防雷電,防雷電小知識
-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防雷安全知識
- 《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規定》
- 防雷器的基本知識
- 雷雨季節來臨,如何做到建筑物的保護
- 防雷接地的科學做法
- “小蠻腰”廣州塔為什么不怕雷擊?
- 東莞選擇防雷檢測公司的注意事宜